我的 2018

「すべて 夢見ることから」ー 椎名もた「夢の値段」

动机

我最初是想把这篇年终总结给鸽了的。

与前两年一样,又是不算满意的一年,似乎没什么好写的,于是就想:不写了吧!

也是就这样拖了一个月。

后来想想,2018 年也是过来了,也得留下点什么。就算不满意,这也是过来了,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于是趁着农历新年的尾巴,写了这篇总结。

夏天

夏天的暑假是在一个小公司度过的。这是一个在 Brooklyn, NYC 的小公司,小到只有一个办公室。找到这份实习完全是因为机缘巧合认识了一个在这公司的一个中国人。而且他是这公司唯一的前端工程师,因此他有很大的话语权能决定招怎样的前端程序员。因为我的背景比较符合该公司的业务需求,而且该公司也确实在找前端工程师,加上当时很快就暑假了,剩下的机会不多,所以我就去这家公司实习了。

我在这公司学到了什么嘛?很可惜,并没有。

我想来想去,收获大概就是:

  • 简历丰富了一点
  • 赚了点钱
  • 让我更想去大公司了

这个小公司的前端仅仅停留在完成需求上面,没有追求代码的美观,可维护性,运行效率等等方面。可以说,该公司的项目代码里存在各种反模式的设计,就连常说的 DRY 也做不到。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这公司的项目里,有很多复制粘贴的代码,这些代码之间仅仅之间仅仅是多一个标签或少一个标签而已。在这明显可以封装成组件的情况下,项目也没有对此进行优化。导致的结果就是,一旦这一部分有一丁点需求改动,就必须找到所有类似代码进行修改,非常费时费力。

所以想在小公司学到东西,还是得先保证能有何大公司一样的流程,并且有经验丰富从业人员的指导。而这公司明显不符合以上两点。所以这让我对小公司的选择变得更加谨慎,而对大公司更多了一份向往之情。

秋天

紧跟在夏天的实习之后的是紧张的秋招。在 9 月初投了很多大公司。其中报比较大期望的是 Amazon。即使该公司去年(2017)缩招了,今年的流行论调也依旧认为,相比其它大公司而言, Amazon 是招 New Grad 比较多。

但很失望的是,仅仅几天时间,很多大公司就把我拒了,包括 FaceBook 和 Amazon。而出乎意料地,Google 给了我一次机会,在我完成 OA 后,马上就邀请我去 Onsite。我很吃惊,因为正常情况下,OA 之后是电面才对,而这次电面被 skip 了。

“这是良机!” 我这么认为。

不要犹豫 去抓住良机吧不要犹豫 去抓住良机吧

距离 Onsite 一个月,我开始疯狂刷题。期间也找了很多人帮我 Mock。一直到 Onsite 为止。

而在这一个月的疯狂刷题间,我不知不觉地下了一个赌注 —— 我几乎放弃了很多中小公司的申请机会。因为这一个月间,我把 Google 的面试看得极其重要,在忙于面经与算法题之间,几乎没有去搜集任何其它公司的招聘信息。那时的我把这次机会看得太重了,因为其它大公司已经把我拒了,我只有这么一个机会去大公司了,失去这次机会的话,我只能怀着不甘的心情去小公司甚至是 ICC 了。

我清楚地记得在暑假实习时的小公司的痛苦时光。实在不想去流程不规范的,没有大牛的小公司了。而优秀的小公司实在是少,而且招人又少。还有,糟糕地是,一些中小公司的学历筛选,尽管他们没有写在 Job Description 上,但公司内给我内推的人就善意地提醒我不要报太大希望 —— 我就读的学校在美国百名徘徊,离他们期望的前 50 相去甚远。在这种不利情况下,我只能看好只有招人多且相对不存在学历鄙视的大公司了。

怀着这种心情,我在 10 月底进行了 Onsite。题目也是算法题,中规中矩,不算太难。在 Mountain View 呆了 2 天整,后来就回美东了。

大概过了几周,结果也出来了。最后是在感恩节前一天签下了 Offer。一切也算是圆满。

签好之后的第一感觉就是松了一口气,至少未来几年的生活算是有个着落了。

说起来也确实是幸运,后来知道今年 Google 扩招了不少,很多人借机踏上了这条船,这其中也包括我。换作前几年的话,我想我应该没有这么幸运的吧!

下一年

确定了工作了之后,生活似乎轻松了许多。最后一学期的课程也极其轻松。看着空空的时间表,“尝试一些没有过的事情吧” 我这么对自己说。“无论是什么都可以,除了敲代码!”。

已经花了很多的时间在代码上了,这确实也是我兴趣的一部分。但这似乎太单调了 —— 我的生活还是太宅了,除了敲代码,似乎就是看番了。

所以走出去吧,跨出这“四叠半”的房间。去哪儿旅行一会,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用太远,就算是附近的城市也好,只要不是一直宅着。

即使是在家的时间,也学点除了代码的东西吧,包括学一门新语言也好。毕竟,等以后工作了,似乎就很难了花大量时间学了。


对岸 -- 摄于 2018 年 2 月 13 日对岸 -- 摄于 2018 年 2 月 13 日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